中本聰

於 2025年4月16日 (三) 08:50 由 Doge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是比特幣的創造者,同時也是區塊鏈技術的奠基者。2008年10月31日,中本聰發佈了白皮書《比特幣: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Bitcoin: 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描述了一種去中心化的數字貨幣系統,為全球數字貨幣領域奠定了基礎。

雖然中本聰這個名字被廣泛認知,但其真實身份至今仍然是個謎。有觀點認為中本聰可能是一個人,也可能是一個團隊,分佈於世界各地。

2009年1月3日,中本聰挖出了比特幣網絡的第一個區塊,稱為創世區塊(Genesis Block)。創世區塊的 Coinbase 數據中包含了一條引用英國《泰晤士報》的信息:「2009年1月3日,財政大臣正處於第二次銀行救助的邊緣。」這一內容被廣泛解讀為對傳統金融系統的批評。

中本聰在比特幣開發早期通過電子郵件和加密社區的論壇與世界溝通。他使用了假名,避免透露任何個人信息。

2010年底,中本聰突然從比特幣開發社區中消失,將項目的領導權移交給其他開發者(如 Gavin Andresen)。

關於中本聰身份的猜測層出不窮,有人認為他是日本人,也有人認為他是團隊合作的結果。被猜測的候選人包括:

  • Hal Finney:早期比特幣開發者。
  • Nick Szabo:數字貨幣領域的先驅,提出了「比特黃金」(Bit Gold)的概念。
  • Dorian Nakamoto:一位日裔美國人,因名字相近而被誤認為中本聰。

比特幣擺脫了傳統金融機構的控制,用戶可以直接在全球範圍內進行點對點的貨幣交易。比特幣總供應量被限制為 2100 萬枚,具有抗通脹的特性。比特幣開創的區塊鏈技術已經成為全球數字經濟的重要基礎。

中本聰的貢獻不僅改變了全球金融系統的運作方式,還激發了無數區塊鏈項目和創新。雖然他(或他們)的真實身份仍然是個謎,但中本聰的思想通過比特幣和區塊鏈技術延續了下來。比特幣如今已成為全球認可的數字資產,被稱為「數字黃金」,其背後的技術也成為推動全球經濟數碼化的重要力量。

人物經歷 編輯

  • 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是比特幣的創始人,其身份至今仍然是一個謎。
  • 2008年11月1日,中本聰在「metzdowd.com」網站的密碼學郵件列表中發表了一篇論文,題為《比特幣:一種點對點式的電子現金系統》。這篇論文詳細描述了如何創建一套去中心化的電子交易體系,且這種體系不需要創建在交易雙方相互信任的基礎之上。
  • 2009年1月3日,中本聰開發出首個實現了比特幣算法的客戶端程序並進行了首次「挖礦」,獲得了第一批的 50 個比特幣,這也標誌着比特幣金融體系的正式誕生。
  • 2010年 12 月 5 日,在維基解密泄露美國外交電報事件期間,比特幣社區呼籲維基解密接受比特幣捐款以打破金融封鎖。中本聰表示堅決反對,認為比特幣還在搖籃中,經不起衝突和爭議。
  • 2010年12月12日,中本聰在比特幣論壇中發表了最後一篇文章,提及了最新版本軟件中的一些小問題,隨後不再露面,電子郵件通訊也逐漸終止。
  • 2011年4月,中本聰停止回復電子郵件,逐漸淡出並將項目移交給比特幣社區的其他成員。
  • 2015年,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金融學教授 Bhagwan Chowdhry 提名中本聰為 2016 年諾貝爾獎經濟學獎的候選人。
  • 2014年,Newsweek 發佈新聞,表示自己找到了中本聰本人——多利安·中本聰;9月13日,中本聰突然發帖否認此事,隨後,多利安·中本聰也表示,自己並不是比特幣創始人中本聰。
  • 2018年11月29日,時隔多年的「中本聰」賬號發佈了僅有一詞的狀態「Nour」,引起比特幣社區熱議,但不知是黑客入侵還是真的中本聰在操作。

真實身份猜測 編輯

中本聰極少透露自己的真實信息。在P2P基金會網站的個人資料中,他自稱是居住在日本的37歲男性。然而,這一點被廣泛懷疑。他的英文書寫如母語般純熟地道,卻從沒有使用過日語。用他的姓名在網上搜索,無法找到任何與這個人相關的信息。各種跡象表明,「中本聰」(「中本哲史」)可能是一個虛構身份。中本在發言和程序中切換使用英式英語和美式英語,並且隨機在全天不同的時間上線發言,顯示他可能有意隱瞞自己的國籍和時區,或者是賬號的背後有多人操縱。然而,根據對其語言習慣和時間統計的分析,一些人士認為他可能是一位居住在美國中部或西部的英國人或愛爾蘭人。曾在比特幣核心開發團隊工作的Laszlo Hanyecz則認為其算法設計過於精良,以至於不像是一個人單槍匹馬所能完成[1]

望月新一 編輯

2012年5月,計算機科學家泰德·尼爾森認為中本聰就是日本數學家望月新一,認為其足夠聰明,研究領域包含比特幣所使用的數學算法。更重要的是,望月不使用常規的學術發表機制,而是習慣是獨自工作。然而也有人提出質疑,認為設計比特幣所需的密碼學並非望月的研究興趣。望月本人亦予以否認。

尼克·薩博 編輯

2013年12月,博客作家Skye Grey通過對中本論文的計量文體學分析得出結論,認為其真實身份是前喬治華盛頓大學教授尼克·薩博。薩博熱衷於去中心化貨幣,還發表過一篇關於「比特黃金」(bit gold)的論文,被認為是比特幣的先驅。他也是一個著名的從90年代起就喜歡使用化名的人。

在2011年5月的一篇文章中,薩博談起比特幣創造者時表示:「在我認識的人裏面,對這個想法足夠感興趣,並且能付諸實施的,本來只有我自己、戴維、哈爾·芬尼三個人,後來中本出現了(假定中本不是芬尼也不是戴維)。」

多利安·中本 編輯

最為公眾所熟知的猜測發生在2014年3月6日。新聞周刊記者Leah McGrath Goodman發表文章稱自己已經找到真正的中本,是一個居住在加利福尼亞州的日裔美國人,名叫多利安·中本,而其和名正正就是中本哲史。除了名字相同以外,Goodman還找到了一些佐證,其中最有力的一條是,當Goodman在當面採訪並提出比特幣的問題時,多利安的回答看起來確認了其比特幣之父的身份:「我已經不再參與它了,不能討論它。它已經被轉交給其他人。他們現在在負責。我已經沒有任何聯繫。」這段話的真實性亦得到了當時在場的洛杉磯郡警察的確認。

報道被公開後受到了包括比特幣社區在內輿論的質疑和批評,但同時也引起了媒體的巨大興趣。記者們蜂擁而至多利安的住宅外蹲守,甚至追逐他的汽車。然而在後來的正式訪談中,多利安否認了自己與比特幣的全部聯繫,稱自己從未聽說過,只是誤解了Goodman的提問,以為她問的是自己之前從軍方承接的保密性工作。

當天晚些時候,中本聰本人也站出來否認。他在P2P基金會的賬戶在塵封五年之後發了第一條消息,稱:「我不是多利安·中本。」

克雷格·史蒂芬·懷特 編輯

2015年12月,《連線雜誌》報道說澳大利亞學者克雷格·史蒂芬·懷特很有可能是中本聰本人。同時也指出,也許只是他精心設計的一個高明的騙局想讓我們相信他就是中本聰本人。直到2016年5月2日,澳大利亞企業家克雷格·史蒂芬·懷特公開承認自己就是發明比特幣的中本聰,首度有人公開承認。其證據是中本聰的加密簽名檔,但被質疑該檔只要是稍微高階一點的黑客都能在暗網中找到下載,早就在不少電腦高手圈流傳,另一證據是早期第1及第9區塊比特幣地址的私鑰,但此私鑰如果是早期比特幣開發人員或其親近者都有可能拿到。

最關鍵證明是導入比特幣至2009年的比特幣第一筆交易地址,該地址被視為是中本聰所有,並要求表演匯回,BBC記者將0.017個比特幣導入,但最終沒有匯回。BBC刊登出和他的訪談片段,自稱他就是比特幣發明者。但克雷格聲明與證據的真實性受到普遍的質疑,在最後階段要求演示關鍵證據時,克雷格拒絕並發佈了一篇顧左右而言他的博客文章。

Vincent van Volkmer 編輯

自2018年以來,互聯網聲稱美國藝術家Vincent van Volkmer是中本聰。對此同時也有一系列證據,例如:他談到他是一名數學家和密碼學家的事實,他也與擁有導致阻礙技術相關知識的專家保持着良好的聯繫。不過,他自己也反駁了他就是中本聰的這種說法。

金子勇 編輯

區塊鏈的專家仲津正朗提出了日籍程式設計師、文件共享軟件Winny開發者金子勇即是中本聰的假說,該假說於2019年開始在網上流傳。作為根據,仲津提到了與金子有過交流的技術人員的理論間的關係性,P2P技術構造上的共通性,以及論文中透露出的「對既存系統的不信任感」(仲津認為由於Winny事件而被國家浪費了才能和時間的金子本人亦有相同感受)。除此之外,中本聰從未使用其所持有的100萬比特幣以及從不暴露真實身份的特徵,都可以由金子勇本人已經死亡這一事實來說明。但中本聰於2021年12月24日在P2P基金會發佈了一則回復來說明了中本聰未死亡。

其它猜測 編輯

還有一些其他個人或團體被認為是中本聰的真身。其中包括:

  • 芬蘭經濟社會學家Dr Vili Lehdonvirta及愛爾蘭密碼學研究生Michael Clear。兩人分別否認。
  • 德國及美國研究人員Neal King、Vladimir Oksman和Charles Bry。他們曾共同申請註冊一項與比特幣相關的專利,而比特幣項目官方網站的域名bitcoin.org恰好註冊於專利申請提交之後的第三天。三人均否認此猜測。
  • 比特幣基金會首席科學家Gavin Andresen、比特幣交易平台Mt. Gox創始人Jed McCaleb,或某個政府機構。
  • 美國企業家及安全研究員Dustin D. Trammell,但他公開否認。
  • 也有人認為Satoshi Nakamoto的名字實際上是四家公司名字的組合,包括三星(Samsung)、東芝(Toshiba)、中道(Nakamichi)和摩托羅拉(Motorola),暗示着比特幣其實是這四家公司聯手開發並以Satoshi Nakamoto,即「中本聰」的化名來發表。

2021年3月,Quranium Publishing的總監Hamid Rabei在Quranium網站上的一篇文章中指出,有必要審查和分析《時代》雜誌首頁上的所有頭條新聞(於2009年1月3日發佈),以破譯中本聰的身份和他建立區塊鏈和貨幣系統的目標。

參考連結 編輯

  1. Who Is Satoshi Nakamoto, the Creator of Bitcoin? By ALEC LIU May 22, 2013, 10:45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