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主菜单
主菜单
移至侧栏
隐藏
导航
首页
最近更改
随机页面
MediaWiki帮助
非小号百科
搜索
搜索
创建账号
登录
个人工具
创建账号
登录
未登录编辑者的页面
了解详情
贡献
讨论
编辑“
抗量子数字身份 — W3ID
”
页面
讨论
不转换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大陆简体
香港繁體
澳門繁體
大马简体
新加坡简体
臺灣正體
阅读
编辑
编辑源代码
查看历史
工具
工具
移至侧栏
隐藏
操作
阅读
编辑
编辑源代码
查看历史
常规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特殊页面
页面信息
警告:
您没有登录。如果您进行任何编辑,您的IP地址会公开展示。如果您
登录
或
创建账号
,您的编辑会以您的用户名署名,此外还有其他益处。
反垃圾检查。
不要
加入这个!
Web3 前瞻性标准,为量子计算时代而生 == 一、定义与定位 == W3ID(Web3 Identifier)是一套面向量子计算时代的去中心化数字身份标准,通过“四重 SHA-256 + 双密钥”机制为链上资产、数字孪生、个人/设备身份生成不可预测、不可伪造、不可复用的全局唯一标识,并兼容现有 ECDSA、Ed25519 签名体系,平滑过渡到抗量子算法。 == 二、技术架构 == {| class="wikitable" |+ !模块 !实现要点 !抗量子设计 |- |ID 生成 |数字对象字节 + 微秒级时间戳 → 一次 SHA-256 → 64 位十六进制字符串 |原始熵源≥256 bit,抵御 Grover 算法暴力搜索 |- |双密钥派生 |前 32 字符 → 公开标识(Public UID) 后 32 字符 → 私有凭证(Private UID) |即使公钥被量子计算机获取,也无法逆向推导出完整哈希 |- |四重迭代 |每轮将 Public UID 再次与时间戳拼接 → 新一轮 SHA-256,循环 4 次 |破解复杂度≈2<nowiki><sup>,远超 NIST 抗量子安全等级 5</nowiki> |- |链上绑定 |支持 ERC-721/1155 与 Sui Object 无许可注册,URI 字段写入 Public UID,Private UID 由所有者链下保存 |链上仅暴露“抗量子公开部分”,降低长期存储风险 |} == 三、核心流程(以 NFT 铸造为例) == # 创作者上传作品 → 前端生成字节哈希 # 系统附加微秒时间戳 → 执行第 1 次 SHA-256 # 结果拆分为公、私两段 → 公段进入区块链 URI,私段写入创作者硬件钱包 # 智能合约调用 <code>mint(bytes32 publicUID)</code> 完成铸造 # 验证时仅需比对链上 Public UID 与本地 Private UID 的 4 次迭代哈希,即可证明原件未被篡改 == 四、对比优势 == {| class="wikitable" |+ !维度 !W3ID !传统 DID(示例:ERC-721 Metadata) |- |量子威胁 |四重哈希 + 无公钥传输,Grover/Shor 算法无效 |依赖 ECDSA 签名,量子时代可被还原私钥 |- |链上数据 |仅 32 字节 Public UID,无隐私泄露 |常含 JSON 与个人描述,存在元数据泄漏 |- |链下验证 |支持离线比对,无需第三方 |需调用链上 resolver,存在单点故障 |- |计算开销 |4 次 SHA-256,约 2 µs(现代 CPU) |1 次 ECDSA 验签 + IPFS 读取,约 5–10 ms |} == 五、应用场景 == * 数字藏品:为图片、视频、3D 模型生成抗量子“指纹”,防止量子时代出现“假原版”。 * 数字孪生:工业设备、医疗数据等链下实体上链后,通过 W3ID 保证全生命周期可追溯。 * 跨链身份:Public UID 可作为多链统一的“账号前缀”,实现无密钥派生的跨链登录。 * 元宇宙化身:用户硬件钱包保存 Private UID,平台仅识别 Public UID,兼顾隐私与可验证性。 == 六、标准化进展 == * 2025-01 白皮书《W3ID: A Quantum Computing-Secure Digital Identity System》在 arXiv 发布,提出四重哈希框架与双密钥模型。 * 团队正与 EIP 编辑者讨论提交 EIP-7561:Quantum-Resistant Web3 Identifier,目标将 W3ID 写入以太坊标准库。 * 预计 2025 Q4 推出 Rust/Go SDK,支持离线生成、硬件钱包签名与 EVM/Sui/Polkadot 多链注册。 == 七、局限与展望 == # 哈希碰撞 当前 SHA-256 碰撞难度≈2<nowiki><sup>,量子 Grover 算法降至≈2<sup>,但仍远高于实用阈值;未来可无缝迁移至 SHA3-512 或 NIST 抗量子哈希。</nowiki> # 私钥托管 Private UID 若丢失则无法验证所有权,需结合社交恢复或 MPC 备份方案。 # 合规兼容 正在适配 W3C DID Core 规范,确保可与传统 X.509、Verifiable Credential 体系互操作。 == 八、参考链接 == [论文审查] W3ID: A Quantum Computing-Secure Digital Identity System - themoonlight.io https://www.themoonlight.io/zh/review/w3id-a-quantum-computing-secure-digital-identity-system-redefining-standards-for-web3-and-digital-twins
摘要:
请注意,所有对非小号百科的贡献均可能会被其他贡献者编辑、修改或删除。如果您不希望您的文字作品被随意编辑,请不要在此提交。
您同时也向我们承诺,您提交的内容为您自己所创作,或是复制自公共领域或类似自由来源(详情请见
非小号百科:著作权
)。
未经许可,请勿提交受著作权保护的作品!
取消
编辑帮助
(在新窗口中打开)
开关有限宽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