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主菜单
主菜单
移至侧栏
隐藏
导航
首页
最近更改
随机页面
MediaWiki帮助
非小号百科
搜索
搜索
创建账号
登录
个人工具
创建账号
登录
未登录编辑者的页面
了解详情
贡献
讨论
编辑“
公钥/私钥(Public Key/Private Key)
”(章节)
页面
讨论
不转换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大陆简体
香港繁體
澳門繁體
大马简体
新加坡简体
臺灣正體
阅读
编辑
编辑源代码
查看历史
工具
工具
移至侧栏
隐藏
操作
阅读
编辑
编辑源代码
查看历史
常规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特殊页面
页面信息
警告:
您没有登录。如果您进行任何编辑,您的IP地址会公开展示。如果您
登录
或
创建账号
,您的编辑会以您的用户名署名,此外还有其他益处。
反垃圾检查。
不要
加入这个!
== 发展历程 == 在密码学的早期历史中,两个通信方依赖于一种通过安全但非加密的方法交换密钥,比如面对面会面或通过可信的信使。这把密钥,双方必须绝对保密,然后用它来交换加密信息。这种分发密钥的方法会带来许多实际的困难。 === 预见 === 在他1874年的著作《科学原理》中,威廉·斯坦利·杰文斯写道:<blockquote>读者能说出哪两个数字相乘会得到8616460799吗?我认为除了我自己,没有人能知道。</blockquote>在这里,他描述了单向函数与密码学的关系,并进一步讨论了用于创建陷门函数的因式分解问题。1996年7月,数学家所罗门·W·戈洛姆说:“杰文斯预见了RSA公钥密码学算法的一个关键特征,尽管他当然没有发明公钥密码学的概念。” === 保密发现 === 1970年,英国政府通信总部(GCHQ)的密码学家詹姆斯·H·埃利斯提出了“非保密加密”(现在称为公钥密码学)的可能性,但他看不出如何实现它。 1973年,他的同事克利福德·科克斯实现了后来成为RSA加密算法的方案,提供了一种“非保密加密”的实用方法。1974年,另一位GCHQ的数学家和密码学家马尔科姆·J·威廉姆森开发了现在被称为Diffie–Hellman密钥交换的方案。该方案也被传递给了美国国家安全局(NSA)。这两个机构都有军事重点,在任何情况下可用的计算能力也很有限;因此,公钥密码学的潜力仍未被这两个机构实现:<blockquote>我认为它对军事用途非常重要...如果你可以快速且电子地共享密钥,你就能比对手获得重大优势。直到从伯纳斯-李为CERN设计开放互联网架构,经过其对ARPANET的适配和采纳,公钥密码学才真正实现了它的全部潜力。</blockquote>——拉尔夫·本杰明 这些发现直到27年后才被公开承认,直到1997年英国政府解密了这些研究。 === 公共发现 === 1976年,惠特菲尔德·迪菲和马丁·赫尔曼发表了一种非对称密钥加密系统,受拉尔夫·默克尔关于公钥分发工作的启发,他们披露了一种公钥协议的方法。这种使用有限域中指数运算的密钥交换方法被称为Diffie–Hellman密钥交换。这是首个公开发布的实用方法,用于在已认证(但非保密)的通信通道上建立共享的秘密密钥,而不需要预先共享秘密。默克尔的“公钥协议技术”被称为默克尔谜题,发明于1974年,并于1978年发布。因此,非对称加密在密码学中算是一个相对较新的领域,尽管密码学本身已经有超过2000年的历史。 1977年,科克斯方案的一个推广被MIT的罗恩·里维斯特、阿迪·沙米尔和伦纳德·阿德尔曼三位学者独立发明。后来的作者在1978年通过马丁·加德纳的《科学美国人》专栏发布了他们的工作,这一算法被称为RSA,以他们的名字首字母命名。RSA使用模大质数的指数运算来加密和解密,既能进行公钥加密,也能生成公钥数字签名。其安全性与大整数因式分解的极高难度相关,这一问题没有已知的高效通用技术。该算法的描述在1977年8月的《科学美国人》数学游戏专栏中发布。 自1970年代以来,已经开发了大量种类的加密、数字签名、密钥协议等技术,包括拉宾密码系统、ElGamal加密、DSA和椭圆曲线加密(ECC)等。
摘要:
请注意,所有对非小号百科的贡献均可能会被其他贡献者编辑、修改或删除。如果您不希望您的文字作品被随意编辑,请不要在此提交。
您同时也向我们承诺,您提交的内容为您自己所创作,或是复制自公共领域或类似自由来源(详情请见
非小号百科:著作权
)。
未经许可,请勿提交受著作权保护的作品!
取消
编辑帮助
(在新窗口中打开)
开关有限宽度模式